“想多少斤,就多少斤”
大家也许都发现了,女明星的身材和容貌都是流量密码。xx瘦了、xx胖了都是经典的热搜词。当然有时,多一个字就会多出一种情绪,比如张子枫出席一场品牌活动后#张子枫 太瘦了#成为了实时热议。
其实张子枫并不是一夜之间瘦下来的,据悉是在为新戏新角色而保持身材。翻开她的个人微博,近期照片里的她也比少女时期要单薄、成熟几分。女演员为角色服务调整自己的身材,这件事本该是自由的。
但因为舆论场对女性身材和容貌的「审判」习惯,反而导致了这一种过分敏感。
徐梦洁和她的笑容特别有治愈力,《偶像运动会》上的她就像小说里出走来的阳光明媚的体育系少女。
在徐梦洁出席国剧盛典红毯时,有人却发现她的笑容曲线变了。笑线即上前牙切端的连线,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正向微笑时嘴唇和露出牙齿形成的笑容弧度。她出来回应,“没打针,没动脸,没烤瓷…因为这两年有在做牙龈矫正,天冷有点笑僵了,表情管理失败。”
大众对女明星的关注,从身材到露齿笑,不可谓不细节。女明星作为公众人群承受了更多的凝视,从腰围、锁骨、斜方肌凝视到牙龈。所以很难分辨她们是因为被关注才去改变的,还是因为改变所以才被关注。往往这个过程是同时发生的,我们一直反对身材焦虑,容貌焦虑,但总是“无效反对”。
于是有人讨论,身材是一种隐私吗?当你面试一份工作的时候,如果看到申请表里写着“身高”、“体重”,你会下意识地想要拒绝去填写吗?如果有人当面问到你的身高、体重,你会感觉到边界感被冒犯嘛?有一天,我们是否可以拥有随心掌握自己身材并且不需要向他人解释的权利?“我多少斤,是我自己的事”——现在看来,只能想想。
自从社交平台开始开放live图片功能后,许多人都喜欢用它来记录生活,而live图如今也是可以“造假”的。
很多人认为虽然我并没有网红那么好的身材,但是我有手啊。只要掌握一点小小的修图技能,每个人都能在live图呈现出修图一般的完美状态,而且live图更强调了这精修的真实感。而这似乎已经与“live”的本义产生了对冲,我们想要抓住生动的、活泼的、自然的瞬间,最后呈现的还是完美无缺的全部。
如果说对性感身材的崇拜导致了“身材造假”,那么这种虚荣感的背后依然是对大众审美的迎合。人们欣赏“白瘦幼”、“辣妹”、“甜御双修”,共通点是大众还是喜欢没有皱纹的皮肤,没有老态的双眸,天使面孔,魔鬼身材。
朋友春节返京之后养了5斤幸福膘,她说“我太胖了,我要减肥”。于是开始清炒西兰花,水煮鸡胸肉,每天“周六野”。她说,你一定要每天在我耳边提醒我“太胖了”,“不好看”。很多女孩努力减肥的动力不是渴望成为瘦的自己,而是觉得胖着不好看。虽然听上去好像差不多,但内在驱动力就是不同的。
沈月曾经说,“从出道到现在,网络上面对我有很多声音就会说「你太胖了」、「你太矮了」、「你这样不像一个女演员」。我听到当然心里也很不舒服,很难受,我就想我自己要做出一些改变了。但是这些改变,我都很难坚持下去。比如说我减肥,我减一段时间我就可能不想减了。后来我看到书上面说,人类的行为在最深层次上面是受到两种情感的诱发的,一种是怕,一种是爱。我那段时间的减肥都是因为我怕别人说我。但后来我觉得我应该热爱这件事情,我要爱自己的身体,我希望她变得瘦瘦的,好看的。我应该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演戏,成为一个好演员。”
就像沈月说的一样,由害怕和担忧诱发的驱动力并不持久,因为它充满焦虑感,它的底色是你现在的状态是「不够好」的,所以这个过程不快乐。
我们先是害怕被“胖瘦”、“美丑”审判,所以才主动地做出迎合。
所有审判的目光最终还是回到了女性群体之中,平等地落在每个普通女性身上。
当社会的审美框架形成,许多标准存在的意义,本身就在加剧我们对于自己的不满。比如流行的服装。
近两年BM风的热潮是一点没有消退的趋势,也十分受年轻女孩的追逐。其实在BM风刚开始的时候,它也存在不少争议,因为只有瘦的女孩才能穿下BM的大多衣服。
颜怡颜悦调侃“BM风格”,“我觉得这家店穿不上的你就不要让进了嘛,你的门就不能重新设计一下嘛,你就把门换成一张只有BM女孩能钻的高压电网,网眼也是小码的,让我们这些 PT(普通)女孩长长记性。”
而2023年开始流行的芭蕾舞式的美学穿搭,芭蕾舞鞋,袜套,紧身衣,蓬蓬裙,每一项都是对身材和气质的极高挑战。
但人们对于身材和容貌的过分关注,也不是没有好处。好处有更多的人可以欣赏美好身材,更多的人愿意展示自己的身材。也许突破body shame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和欣赏自己所拥有的美好,先做好第一步,再去谈如何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程潇在个人社交账号分享自己的泳装照,海天一色里穿着火龙果色泳衣的她闪耀着健康的美感和生命力,因为自信所以有魅力。
根据万物守恒定律,也许身材焦虑的情绪也是守恒的。所以你可以选择摆烂,只要你不焦虑,焦虑的就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