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诗人徐宁原创创作音乐会成功举办
2025-04-21 17:58:16   来源:中国综艺网   

2025年4月20日,谷雨,春天最后一个节气,是春日最后的回眸,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此后是喜悦,是春风撞了夏日的南墙。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


 

 

2025420日,谷雨,春天最后一个节气,是春日最后的回眸,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此后是喜悦,是春风撞了夏日的南墙。“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洞箫诗人“洞箫原创创作音乐会”在南阳梅溪沙生活书店成功举办。市领导、专家、学者与同好齐聚一堂,一起走进洞箫的世界,感受这一古老乐器的空灵与深邃,见证风风火火的美好岁月。

 

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声幽远,其韵绵长。它曾陪伴文人墨客月下独吟,也曾寄托游子离人的无限情思。无论是王维笔下“独坐幽算里,弹琴复长啸”的隐逸,还是苏轼“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感怀,箫声总能穿越时空,直抵人心。
 

 

徐宁字明远,号洞箫诗人,北京西城区音协理事,北京小虎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原《中国音乐报》副主编,中国网MV中国主编。代表作:《远风》《柳絮飞》《乡愁》《梨花雪》《初春》等。

 

音乐会优选13首曲目,5首原创作品《远风》《远风》等,4首其他音乐人创作的《幽谷》《千年风雅》等,2首移植并首演的作品《天鹅湖组曲》《草原的思念》。

 

2015年,偶感于奥斯卡《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电影音乐,为G调箫而创作。峰峦叠嶂,水深雾蒙,穿梭其中,留下跋涉者追梦的回响,一曲原创音乐《远风》拉开了音乐会的帷幕,此曲也是洞箫诗人的代表作之一。2019年,新冠疫情蔓延,洞箫诗人一个人在北京,圈在家里,想念亲人,寄箫抒情,创作了作品《乡愁》,沉淀5年,至今发布。乡愁,是一杯酸酸甜甜的酒……

 


 

 

《幽谷》为凉月创作的一首箫曲,整首曲子流淌着清澈澹然的曲风,每一个音符似乎都可以代表人们对人生和自然世界的感知。犹如天籁般的演绎,淋漓尽致地流露出禅意般抒情而又深刻的音乐意蕴。洞箫诗人的演奏融入了自己寄情山水的解读,打指演奏技法模仿水滴叮咚之声;邀请到了南阳师院盛琬、施冉、张运娜3位在校大学生现场进行太极拳表演,武术与音乐的融合,多了一种不一样的维度与气象。

 

《梨花雪》,徐宁创作于20133月,万物复苏,一树梨花压海棠,芬芳四溢。在家附近的一株盛开的梨树下,听花香鸟语,读四季变幻,音乐创作的灵感如泉水涌出。总想以最好的状态呈现,蹉跎至今。终放下执念,一切顺其自然。

 

《初春》,徐宁创作于2013年。乍暖还寒,这是深冬的一个晚上,一列北京开往春天的地铁上,漂泊着一颗跳动的心灵……彼时,洞箫诗人还是北京《中国音乐报社》的一名编辑,对美好生活的想往,对现实匆忙的奔走,对艺术的追求,对都市生活的体味,都在这一段音乐中。钢琴与洞箫的碰撞,东方与西方音乐的融合,请听箫曲《初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作《锦瑟》。同名箫曲《锦瑟》,由青年笛箫演奏家卢耀波根据唐诗意境创作,他现为上海音乐学院在读博士,陕西省京剧院演员。洞箫诗人通过浪漫唯美的演奏手法,演绎出一段深宅大院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2014年,洞箫诗人根据电影音乐改编而成的作品《柳絮飞》,为箫歌新音乐表演形式的尝试与探索,2022年由著名歌唱家吕薇演唱,洞箫诗人徐宁演奏,在北京周庄古镇,由央视职业团队拍摄、并制作音乐电视,同年4月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编曲为我国著名音乐人浮克先生,他是中国新音乐的领军人物之一,创作了诸如电视剧《康熙王朝》片尾曲《大男人》、陈明演唱的《快乐老家》等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作品,《柳絮飞》是浮克先生唯一为洞箫编曲的音乐作品,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洞箫诗人演奏,南阳师范学院在校生吕佳诺演唱,指导老师魏艳斐。

 

半山听雨是一种美妙的自然景象,也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当你站在半山腰处,听着雨点敲击树叶与石头的声音,你会感到一种深刻的平静和内心的安宁。由苏一创作、杨青演奏的古琴曲《半山听雨》,正是将这种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有山鸟在鸣唱,又如树叶在雨中跳跃,使你感到自己仿佛陶醉于大自然之中,和谐地融入了山林。本次由洞箫诗人移植,演奏中带有浓浓的山水画面感,20248月的苏州虎丘景区、10月湖南张家界景区等都留下了它曼妙的乐声。 


 

 

《绿野仙踪》是一首东西方音乐元素结合的民乐,由国内笛箫演奏家陈悦与香港钢琴演奏家马克合作演奏,并收录在《乱红》专辑中。这首曲子表现了箫与钢琴时尚与传统的天作之合,让人仿佛来到心灵栖息的世外桃源。箫与钢琴合奏的声音之美妙,使人仿佛看见一个个银质的音符从箫声中滑落,在钢琴上跳跃,闪烁,让听者之心也跟着音乐,来到了一个如山水画般静谧安详的世外桃源。

 

为了更深入学习这首《绿野仙踪》,今年的45日,940公里,洞箫诗人远赴北京中国音乐学院,跟随博士生导师、笛箫名家陈悦教授系统学习了《绿野仙踪》,名家指导后的音乐与以前有什么不同,是一层窗户纸隔着的两重世界。同时也以此曲,致敬洞箫诗人中国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陈悦女士!


 

 

《河南小曲》是胡琴大师刘明源先生以河南曲剧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二胡名曲,它以清新的旋律、浓郁的地方风味和丰富的演奏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河南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主人翁的自豪感。乐曲借鉴了坠胡的许多演奏技巧,大大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为特色二胡曲的创作树立了典范。《河南小曲》由特邀嘉宾高飞演奏。高飞,南阳理工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汉华民族乐团指挥,民族室内乐指挥,音乐家舞蹈家协会全国优秀教师,中日韩音乐大赛金奖特别奖,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器乐大赛三等奖,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举办《弦歌南北阅山河》师生音乐会、《你的名字》师生音乐会等系列音乐会。

 

一曲《千年风雅》,说不尽亘古及今的无穷岁月,道不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叙述着人世间的风情雅韵,社会的沧桑变迁。《千年风雅》为陶笛演奏家周子雷创作并演绎的一首乐曲。乐声浑厚、低沉、深邃、悠远、宽广、洪亮,让人抚今追昔无限遐想,把你带入一个深远幽思的意境。此曲也因其优美的旋律,悠扬的曲风被多部电视剧及游戏选为背景音乐。本次由洞箫诗人移植并演奏,带着洞箫去旅行,20248月去南阳武侯祠录制此曲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草原的思念》原名《遥远的特尔格勒》,特尔格勒是圆满的意思。这是一首别具北方戈壁草原风情的蒙古族笛子曲。旋律线条以大音程进行为特色,质朴、优美、深沉、含蓄,表达出一种苍茫凝重、悠远而引人深思的情怀。乐曲由草原笛派掌门李镇先生1991年编曲, 使用双笛膜玻璃钢低音D调大笛演奏该曲。本次演出由洞箫诗人以D调箫移植,并首次公开演出。为了学习原汁原味的内蒙音乐,今年的45日,他不远1000多公里,从南阳奔赴内蒙呼和浩特跟随李镇先生学习,这是一次学习成果的检验与敦促,技术进步才是硬道理。

 

舞剧《天鹅湖》由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于1876年创作,是作曲家最经典的作品之一1877年首次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天鹅湖组曲》是舞剧中的经典旋律。本次演出为洞箫首演,由洞箫诗人移植,C调箫演奏,致敬经典。伴奏来自“亚洲排箫王子”杜聪先生,致敬杜聪先生。

 


 

 

本次音乐会由张梦丹女士主持。张梦丹,1986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南阳理工学院星瀚管乐团指挥。武汉音乐学院学士,立陶宛马格努斯音乐学院硕士,河南省单簧管协会常务理事,唐河县融媒体中心新闻主播。从业十六年录制播出唐河新闻、人文唐河、视点、938经典老唱片等电视、广播栏目上千期。参与采访、报道众多新闻事件、观摩讲解,大会宣读、晚会主持等工作。指导学生作品在河南省第二届管乐节、河南省第三届器乐节、河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和河南省第六届大科节等大型比赛中获得诸多奖项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愿音乐会的箫声如清风明月,陪伴您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202523日立春新年洞箫音乐会、31日龙抬头影视金曲洞箫音乐会、324日琴箫专场音乐会,420日谷雨洞箫原创创作音乐会,2025年已举办4场洞箫音乐会,完成一月一场洞箫音乐会的初心。家是蕴育的地方,家是出发的地方,本次音乐会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感谢各位的光临,感谢各位领导、老师、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南阳师院的帮助,感谢梅溪沙生活书店的支持,再次感谢。本场音乐会到此结束,5月洞箫动漫音乐会,我们不见不散,再见!

 

音乐会当天,谷雨,阳光明媚,晴空万里,音乐会顺利举办。第二天凌晨,小雨淅淅沥沥。到了下午,大雨倾盆。谷雨,有雨,二十四节气,老祖宗的智慧真的很神奇,今年这种神奇的经历已经有两次了。(文/明远)

 


 

 

徐宁字明远,号洞箫诗人,音乐人,北京西城区音协理事,北京小虎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原《中国音乐报》副主编,中国网MV中国主编。代表作:《远风》《柳絮飞》《乡愁》《梨花雪》《初春》等。

 

策划2013年首届“国乐杯”全国民族器乐大赛、陈悦.王厚臣.周子雷音乐会(北京音乐厅)、2014年参与国家大剧院周子雷陶笛音乐会、2015年杜聪排箫音乐会、2016年黄华丽首届声乐研修班、刘德海琵琶演讲会(中央音乐学院)、2017年何怡琴歌音乐会、李佳琵琶音乐会、2018年京城四大名家笛子音乐会(李镇、李增光、陈悦、袁非凡),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举办刘德海琵琶研修班暨师生音乐会(郑州、西安、杭州)、2019年吴蛮首届即兴演奏训练营、2020年常敦明首届笛箫制作研修班,2017年至今连续举办了三届刘德海琵琶研修班暨师生音乐会(郑州、西安、杭州)等。

 

发表国家级核心论文2篇,国家级论文5篇,专访100多篇。2002年诗作《孤星》,获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古筝大师曹正先生与埙》发表于200704期《人民音乐》,论文《埙史初探》发表于200805期《人民音乐》。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晨报》《音乐周报》《音乐生活报》《南阳日报》《乐器》等报刊杂志发表大量作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国际电影节向中国电影120年献礼
下一篇:古典与流行,交织“好莱坞”梦幻沉浮

. . 72368. 1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