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象观察:让老戏曲觅得更多新知音
2024-11-26 11:27:45   来源:   

“无与伦比的表演,难以置信的多彩!”今年8月,爱丁堡“重新发现昆曲国际艺术节”开幕剧目《白蛇传》收获海外观众好评。“昆曲与风笛”快闪、全球青年昆曲连线等活动也在艺术节期间

深入挖掘戏曲宝库,不断拓展新型戏曲文化业态,打造“戏曲+”等新模式

  “无与伦比的表演,难以置信的多彩!”今年8月,爱丁堡“重新发现昆曲国际艺术节”开幕剧目《白蛇传》收获海外观众好评。“昆曲与风笛”快闪、全球青年昆曲连线等活动也在艺术节期间开展。中国戏曲的魅力,正在更广区域被更多人“重现发现”。

  方寸舞台,包罗万象;中华戏韵,熏陶渐染。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曲唱腔,一袭华服,一颦一笑,一招一式,演绎世间百态,唱尽离合悲欢。我国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南腔北调,芳姿各异。京剧雍容华贵,体现恢宏气派和深厚底蕴;昆曲婉转清丽,透露浓浓的江南风情;粤剧细腻柔美,尽显岭南文化的温婉精致;秦腔粗犷豪放,“吼”出八百里秦川的苍茫厚重……千百年岁月流转中,它们共同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彰显着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心理和艺术情趣。

  熔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于一炉,集唱、念、做、打于一身,戏曲之美,非止其声,亦在其形,更在其情。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充分感受其艺术魅力。正如经典昆曲剧目《牡丹亭》所唱,“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近距离接触、感受传统戏曲,又怎能识得其中滋味?而让更多人走近戏曲,离不开新媒介、新表达、新创意。

  老戏曲需要新传播。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曾算过一笔账,他从事戏曲行业40余年,一年最多演出100场,一场戏按2000名观众算,到现在也不过近千万观众。而他直播两个月就有4000万观众。“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对此他深有感触。

  近年来,戏曲屡次“出圈”,多与新媒介的助力息息相关。一次线上直播,让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的精彩片段在网上“爆火”,吸引众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短短十几秒视频,因再现了桂剧演员“三跌四出”“箱内换衣”等绝活,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这些案例,为传统戏曲传承发展带来新的启示。无论是短视频、直播平台,还是在线教育网站等,不断拓宽戏曲的传播渠道,才能让老戏曲觅得更多新知音。

  老戏曲更需要新表达。从一桌两椅,到现代声光电的运用,再到沉浸式舞台,戏曲一直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今天,传统戏曲想要赢得更多观众,尤须在“新”字上做文章。在电影《满江红》中,铿锵有力的豫剧唱腔配上酣畅淋漓的电子音乐,与剧情无缝衔接,引发不少人对豫剧的兴趣,进而去了解原版的传统唱段;新编昆曲《浮生六记》将舞台设置在沧浪亭里,让观众循着沧浪亭的复廊、花窗,沉浸式感受缱绻江南,领略戏曲虚实相生、写意传神的意境美……内容创新、形式更新,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活力,让更多观众在感叹“原来戏曲也可以这么好玩”的同时,进一步走近戏曲、了解戏曲、喜爱戏曲。

  老戏曲也能成为一种新资源,而要实现这种资源的转化,则需要新思路、新创意。有“戏曲之乡”美誉的山西长治市,近年来通过“戏曲+旅游+文创+美食”等形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举办“戏聚长治·唱响盛世——非常梨园直播周”等活动,展示独特文化魅力和城市形象,让越来越多人“因一场演出爱上一座城”。传统戏曲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得当,不仅能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还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能。未来,深入挖掘戏曲宝库,不断拓展新型戏曲文化业态,打造“戏曲+”等新模式,将不断丰富文化消费新场景,也将为传统戏曲传承发展找到更多“破圈”新路径。

  传统戏曲自诞生之初,就勤于拥抱新事物、不断革新,并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喜怒哀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用好新媒介、做好新传播、尝试新表达,穿越千年的传统戏曲,一定能在新时代的文化大潮中,焕发更夺目的光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电影与微短剧如何走出此消彼长发展迷局
下一篇:年轻观众被高质量主旋律剧强势圈粉

. . 71641. 1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