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红逃离竖店爆亏3000万微短剧不好赚
2024-04-25 12:28:29   来源:   

目前的微短剧市场观察,可归结一个字:“乱”。一边是爆款不断、平台连奏凯歌,长视频侧吆喝亿级播放、千万分账,短视频侧的付费微短剧也做得风生水起。爆火半年的微短剧生意,市场大

目前的微短剧市场观察,可归结一个字:“乱”。一边是爆款不断、平台连奏凯歌,长视频侧吆喝亿级播放、千万分账,短视频侧的付费微短剧也做得风生水起。爆火半年的微短剧生意,市场大盘显然还处于上升期。

但另一边,是有消息称横店的微短剧剧组比去年同期大减,是杭州益梦公司在“交了3000万的学费”之后宣布解散,是层出不穷的公司破产、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故事。

已经进入“红海期”的微短剧生意,钱不好赚了。

“卷”起来

短短半年里,微短剧行业“卷”了起来。

影视大咖来了,王晶、高亚麟作为制片方下场,万达、华策、柠萌们都已经是常规玩家;头部网红来了,抖音亿粉带货主播疯狂小杨哥正式宣告进军微短剧,为公司寻求增长点。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被吸引来的淘金者,那么,当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央视总台开发“全流程AI微短剧”《中国神话》,当美团以微短剧形式制作广告,官方机构与头部大厂的发力证明,微短剧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覆盖数亿人的市场,价值早已不限于经济价值本身。

从行业层面,如果说过去微短剧是为长剧领域输送导演、演员等人才,包括《虚颜》的丞磊、《拜托了!别宠我》的张淼怡等;如今,微短剧正在逐渐捧起自己的明星,如锦超、李菲、李沐宸、钟熙等先后吸收了大量粉丝,此前已有公开信息称头部演员可“日赚过万”。

商业价值也进一步打开,微短剧广告模式已经逐渐走通,美团还直接邀请代高政、赵弈钦、苏袀禾三位短剧“顶流”,为神券节分别拍摄一条霸总微短剧广告。

而如央国企、地方文旅等投拍的,以“文旅+”思路制作的微短剧,更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可以认为,微短剧正表现出像电影、剧集、综艺一样,作为主流娱乐内容之一的价值,而不再是小众的内容消费。

但不可忽视的是,微短剧生意,也不再是那个每个闯进来的孩子都能捡一块金子的富矿。

在搜狐娱乐与微短剧制片人利伟的交流中,他用四个字形容这半年的行业:“尸横遍野”。

“我觉得跟炒股一样,等你知道这家股票要涨的时候,庄家可能已经脱身了。而我们都知道微短剧赚钱的时候,这个行业已经变得很难做了。”

利伟分析了微短剧生意“内卷”的实质:“第一,微短剧生意太赚钱,门槛又很低,来的人太多了,去年10月横店开了1000部微短剧,什么概念?第二,这行业起来得太快,一夜之间大量的钱涌进来,后遗症太多。”

“这两点导致的后果是,大制作公司抢跑,就会聚拢好的创作者;大平台抢占了渠道,但是他们的财务制度、分账制度根本不完善。结果就是,你新入行的玩家找不来好的团队,好不容易做的项目表现好坏则要看平台赏饭,这是最残酷的‘内卷’。”

一边是急速奔跑的行业,高歌猛进;一边是因为跑得太快,被丢在后面的无数掉队者,以及来不及整理的一地鸡毛。

如今的微短剧生意,还能赚钱吗?

赚不到钱的在离场

导演老关听过这么个故事:一家制片公司跟某小程序平台签了分账约,前两部合作还算愉快,结果因为得罪了平台某位总监,结果第三部投资30万的一部剧,在上线两周后只拿到了200块钱分账。

“这是不是常态咱们不好讲,但关键是,行业的话语权已经被瓜分完了。”

微短剧尤其是小程序剧的盈利模式,此前搜狐娱乐专门介绍过其中的门道:吸引充值全靠投流,只要ROI保持在1.1以上就可以继续保持投流,去年甚至出现过一些投流破亿的作品,最有名的如《无双》。

“现在的问题就是,市场同类内容太多,观众钝感会越来越强,ROI数据就上不去;而你的ROI低,平台的投流动作会立刻叫停,搞不好真的是血本无归。”

利伟指出了更大的问题:“平台的暗箱操作严重影响制作方权益。”

“告诉你已经投流了,但是你在社交平台搜不到你的作品,要后台数据对方说不公开,最后给你一份ROI不好紧急叫停,最终0收益的结算单,而你的剧可能已经被卖了二轮。甚至有的直接做账,明明平台上播得很好,平台算了算告诉你投流成本太高还是没有收益。”

和所有勃然而起的新兴产业一样,在前期掌握渠道的人,更容易掌握话语权。

而在没有建立行业规则、相关操作机制也不透明的情况下,利益侵害几乎是必然的。

事实上,大部分正挥舞钞票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就是如利伟指出的,已经错过了瓜分行业资源。在与从业人员的交谈中会发现,除了平台侧掌握着作品的生杀大权,如果制作团队不靠谱,预算、制作时间失控,同样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

“逻辑是这样的。如果你拿三十万做一部剧出来(现在至少在五六十万),你是不可能在平台那里得到好条件的。”短剧出品人阿圭介绍,“平台需要你帮他走量,而不是有多高的内容价值。”

“但如果你同期开十部剧,这就变成了重资本游戏,你要用前面结算的钱养你后面的剧,这个资金链如果断了,你就完蛋。多的是几十、几百万砸进去血本无归。”

下场者过剩,产业瓜分殆尽,行业壁垒森严,微短剧行业的“红海期”特征格外明显。

许多玩家已经在抽身离开,或降低开机率。有消息称,横店的竖屏短剧剧组较去年同期减少了近2/3;另一项公开数据是,上个月横店开机40部短剧,而去年10月这个数字是1000部。虽然数据有待核实,也有各地纷起的短剧产业园的影响,但这未尝不是一种行业晴雨表。

纷乱之后,或有机会?

政策的进一步收紧,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近期,有关部门已经上线面向微短剧的全新审查系统,并将推动分类审查备案。

根据要求,5月31日前,所有未完成备案的微短剧必须完成备案,包括二轮剧;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新规的结果,一是整体审核流程会大大放慢,走量投流的产品模式将被迫降速;二是过去首轮过审后通过填充擦边内容卖“二轮”的操作,如今也被纳入监管范围。

内容、账期,这一刀精准砍在目前产业模式的病根上。

早期疯狂的跑马圈地似乎也在被画上句号。

“过去那套东西对吗?一个月拍十个短剧,在平台投流掐着指头算回报比,靠着擦边、爽感内容甚至诱骗技巧来吸引充值,我很难说这算内容行业,这不是金融产品吗?”影视出身的老关,对行业可能的改变并不排斥。

“微短剧目前处于行业初期的乱象。”阿圭指出,“你不觉得这跟曾经的千播大战很像吗?都是互联网逻辑,瞄准观众的需求,靠着监管漏洞拼命捞钱。等到产业饱和了、监管升温了,想进来捞一笔的资本走了,行业才会真正常态化。”

而在可预期的未来,行业依然给后来人留出了机会。

“大家都说短剧粗制滥造、‘三保’,但我的感觉是,短剧的质量一直在提高。”老关指出,“比如龙王、战神早就不好用了;那种拍白坯房里几个人吵架的,也不好使了。现在榜单前列的内容,开始要脑洞、要特效,你面对的观众越多,对你的要求也越多。”

在他看来,最近《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刷屏,也堪称是观众对套路化微短剧的一种集体表态。

利伟也进一步指出,行业要回归内容,难点重重。

首先是产业模式需要重构,“需要剧本,需要服化道、灯光、特效,但是这些工种现在都是一周连拍168小时的廉价劳动力,他们怎么可能做好内容?批量生产、一周百集,这就是为走量的模式定制的,也就是说,行业的现行体系就是病态的。”

其次,要留住人才。“钱是一方面,满足感是一方面。一个上百集的剧本卖两三万块,跟编剧的工作强度是不成正比的;更重要的是明星,但是现在头部的明星你去问问,如果有长剧请TA演个配角,TA会拒绝吗?工作强度又大,做的内容又不上台面,谁会有归属感啊。”

逃离在持续发生。

在这个夹杂拥堵与乱象的“红海期”之后,或许会有一批更长久、更专业的玩家,出现在微短剧行业,他们将吃下行业正规化的红利,并打造更有生命力的内容。

但风急浪高中,几时出海才能等到渔汛,考验着船长的胆量和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金的音像店》正片片段高燃发布 召集“电影之魂”拯救电影碟片 全国艺联热映中
下一篇:剧集生产的互文式叙事策略有了新变体

. . 70241. 1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