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各平台的剧集,中式恐怖进占长剧!
2023-08-04 13:20:54   来源:   

“莲心居然是猩红的,这莲是人的尸体养出来的!”随着主角三人组挖出“嫁衣杀人”的线索,《莲花楼》案件的诡谲氛围被渲染到极致。另一边,芒果TV独播的《风月变》里,开场红眼长发的

“莲心居然是猩红的,这莲是人的尸体养出来的!”随着主角三人组挖出“嫁衣杀人”的线索,《莲花楼》案件的诡谲氛围被渲染到极致。另一边,芒果TV独播的《风月变》里,开场红眼长发的“蝶奴”涌出,也让人看得毛骨悚然。

  这个夏天,打开各平台的剧集,会发现有不少情节都带有离奇志怪的元素,也就是网络中流行的“中式恐怖”。

  

  《唐朝诡事录》之后,越来越多的古装剧开始融入奇诡艳丽的风格。如《君子盟》《莲花楼》这类古装探案,给案件包裹惊悚画风,提升悬疑度。

  接下来将要播出的《无忧渡》,更是直接以灵异鬼怪为单元主角,讲述人妖共存的秘事与风情。

  民俗怪谈本是小众趣味,以往常被网络电影拿来做噱头,为何如今开始融于剧集创作?强视觉、强音效的恐怖氛围,到底能不能让心理素质不强的观众也追得下去呢?

  

  

《莲花楼》

  中式恐怖的翻红与破圈

  “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从《山海经》《搜神记》到《聊斋志异》,在千百年的文化熏陶下,中国人对山野怪谈有一种天然的好奇。

  志怪风并不是第一次刮进剧圈。很多志怪小说都曾被影视化,除了经典IP《聊斋》,几年前的《河神》《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以河道、墓穴奇观满足了很多口味猎奇的观众。但随着观众对妖兽尸鬼的审美疲劳,历险故事能引起的水花也越来越小。

  直到近两年,国产游戏和独立音乐对传统民俗的挖掘和再创作,重新将志怪风带进流行文化的视野中。

  例如解谜类剧情游戏《纸嫁衣》和《烟火》,以恐怖开篇、悲剧收场,讲述的都是封建迷信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歌曲《囍》的走红,曾引发冥婚主题的二创热潮。

  

  这些作品激起观众对民俗怪谈的讨论兴趣,而网络讨论热情也影响着影视创作。抖音、快手短剧兴起之初,有大量爆款作品是围绕乡野奇闻展开。网络电影也逐渐涌现出《山村狐妻》《纸人回魂》这类以家庭悲剧反映人性之恶的高质量故事。

  直到去年,《唐朝诡事录》把这股风带进了长剧领域,开创了新的大唐惊悚美学,也激起了更多追剧人对中式恐怖的兴趣。

  有人曾概括过“中式恐怖”与日式、西式恐怖的不同。中式恐怖没有血腥暴力和异形怪物,往往是一种来自秩序的压迫。纸人、菩萨像、绣花鞋这些日常物品,正是因为和吃人的礼教民俗关联在一起,才显得骇人。《纸人回魂》的编剧曾在豆瓣上提到,他心里的中式恐怖,就是面对不公与黑暗时,那一张张面无表情,麻木无言的脸庞。

  

  如今的国产志怪剧正在致力于表现出这种人性的扭曲。《唐朝诡事录》的“黄梅杀”和《莲花楼》的“嫁衣不详”单元,本质都是人为的情感阴谋,情节更注重刻画“人”,以及灵异现象背后的痛苦和救赎。

  视听语言升级,放大灵异美感

  《唐诡》之后,很多古装悬疑剧都靠着“中式恐怖”获得了一些意外的关注。比如近期热播的《莲花楼》。剧集定位原本是“武侠”,但男主功力尽失不见“武”,人物关系也不见“侠”,反倒是支线单元案里,血脚印、一品坟鬼眼、尸香花冢……这些离奇骇人的现象与作案手法更吸引眼球。

  

  年初播出的《君子盟》,以单元探案为主线,因为剧中有一段“死亡傀儡舞”,拍得诡艳迷幻,惊艳脱俗,反倒是吸引了不少中式恐怖爱好者去追看原剧。

  影视剧里这种“中式恐怖”能受到观众认可,也和当下剧集拍摄手法的创新有关。比如《君子盟》中的轻烟舞,舞美和演员的动作神态极为协调,看得出是经过反复打磨的。

  

  打光和服化的升级,也更能帮助观众感受中式美学的意境。如今古装剧画面光感更注重写实和对比度,不再一味地使用大平光。例如《风月变》里夜间出场的蝶奴,面部能看到被灯笼光和烛火映照出的阴影,搭配雪景和烟雾,蝶奴既有人面的写实又有妖的魅惑。

  最近在快手上播出的短剧《枕梦渡·偶娘》,则是靠妆造色调出圈。剧中偶娘女主使用了影视剧中少见的浓颜,身着高饱和度、暗沉的红嫁衣,在视觉上逼近“人形木偶”,开篇就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莲花楼》官方悼念邓细斌先生留在江湖
下一篇:她是强权下羔羊 在大佬面前其实都是赵寻

. . 68499. 1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