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流量“这一特定产物,与内娱生态在同步进化,保鲜期”变短,由诸多因素导致。既有套路化造星机制埋下的隐患,也与时代发展改变个人选择有关。粉丝经济由蓝海变红海,流量池日趋饱和,同样是个重要变量。”2022年,是“顶流”消失的第三年。
曾经,肖战、王一博、李现搭上末班车,成为当年“三爆爆”。之后的每年,虽有成毅、丁禹兮、龚俊以及正疾速蹿红的王鹤棣等新晋流量生不定时降落,仍难掩内娱造星体系的式微。
相比流量花较为稳固的梯队,流量生的洗牌大战几乎时刻都在上演。流量降级、花路缩短——无论饭圈女孩还是围观路人,都有相同体感。
流量生的“保鲜期”,好像越来越短了,尤其那些还未站稳脚跟、易受到冲击的新流量们。
一个有趣的对照,早年爆红的流量生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吸睛度,在概率上远高于新流量。除了有滤镜加持,这与套路化造流量也脱不了关系。当流量变成统一模板下的产物,消费者自然会投出情怀票。
古早流量生依旧能打,后起流量生奋起直追。事业“保鲜期”如何延续,是两者基于各自立场都在思考的课题。
01
每个流量生的发迹,总能溯源到内娱产业的某个赛道,而该领域的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流量的根基。粉丝经济又决定了流量价值的上限,资本入局开采富矿,影响着行业秩序。
饭圈文化迅速壮大,追星女孩被涂上贬义色彩。 终于,2021年6月15日,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首次将饭圈乱象正式列入治理重点,对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环节全面清理。

这意味着以此为界线,内娱被划分为流量时代与后流量时代。
自流量元年开启后的四年,内娱形成了四大三小的流量生格局。七人爆红路径,分为爱豆与演员两条。
不管归国派或养成系,以唱跳为主业的爱豆,粉丝结构多少延续了伴随日韩偶像产业发展的受众模型。强大打投能力堆砌的一组组惊人数据,奠定了爱豆类流量生的事业基石,为他们日后的多栖发展做好铺垫。
而主打演员路线的流量生,飞升渠道则集中在“颜值即正义”的偶像剧。李易峰凭仙侠古偶《古剑奇谭》一炮而红,杨洋因甜宠现偶《微微一笑很倾城》跻身一线。

演员类流量生的粉丝战斗力同样锐不可当。在流量池刚被挖掘的蓝海市场,竞品还没有出现之前,七位初代流量生享受到了流量时代的原始红利,一批忠实拥趸为他们的花路保驾护航。
2018年,开始变天。秀综《偶像练习生》捧出“巨C”蔡徐坤,耽改剧《镇魂》令朱一龙、白宇一夜爆红。爱豆、演员,依然是流量生的类型标签。
次年,秀综式微,造星机器转向剧集。耽改剧、甜宠剧齐发力,打造出“三爆爆”肖战、王一博、李现。至此,“四大三小双顶流三爆爆”集结完毕,其标语被文娱从业者打上公屏,流量生既是博眼球的噱头,也是对资本投掷的“诱饵”。

同样顶着“二代流量”头衔,几人的花路却逐渐分化。显然,耽改剧对流量生的赋能大于偶像剧,选秀最弱——这在近两年得到充分印证。
究其原因,耽改剧满足了女性凝视男性的反父权精神需求,比BG剧具有黏性更强的抓手,而内娱无舞台导致流量爱豆人气难维系。
腾讯曾发布《2020腾讯娱乐白皮书》,其中明星篇提到,2020年没有诞生“新顶流”,释放出内娱造星机制的疲软信号。
即便当年有《锦衣之下》的任嘉伦、《琉璃》的成毅、《传闻中的陈芊芊》的丁禹兮、《三生三世枕上书》的高伟光、《下一站是幸福》的宋威龙,他们作为圈层小爆,还未达到全民破圈级别。
不止爆的程度有所打折,一些人就连流量“保鲜期”都被压缩。被视为顶流储备军的95生丁禹兮,后续作品《月光变奏曲》《十年一品温如言》反响普通,未能持续 其热度。
“顶流”一路缺席至今。在去年清朗行动开展前,只有《山河令》的龚俊和《司藤》的张彬彬飞升。耽改对演员加成大于BG剧的定律再次生效,前者迄今流量傍身,后者人气随作品收官渐弱。

进入后流量时代,艺人生存环境发生巨变,在税务自查、耽改与秀综叫停和清朗、以及被多次提及的抑制天价片酬等层层叠加的政策红线监管下,曾经固若金汤的“唯流量论”瓦解。
两条造流量的渠道堵塞,没了天时这一要素,时势造英雄便难成立。
于是,流量孵化器转变为以偶像剧为主、创新题材为辅的新格局。内娱在经历了去年大半年的造星空窗期之后,今年开年一部《开端》让白敬亭尝到了爆火的甜头——他也是后流量时代首个出圈的年轻男艺人。
3月,《猎罪图鉴》主演檀健次拿到接力棒、实现阶层跃升。6月,《梦华录》助陈晓翻红。7月,《星汉灿烂》的吴磊吃到CP红利人气高涨。8月,王鹤棣凭《苍兰诀》逆袭成功。

在后流量时代崛起的流量生,要么已积累一定国民度,就等东风扶摇直上;要么星途曲折,借势爆剧低谷反弹。戏内外交织出带有励志色彩的英雄叙事,在短时间内击中女性群体,帮男艺人迅速吸附流量。
然而,BG剧必经的粉丝提纯、创新题材有待验证的长尾价值、艺人是否为单身、后续作品输出能否保持高质量曝光、甚至是艺人如何看待流量,都会影响他们的流量“保鲜期”。
02
有网友总结了当下内娱造流量的模板,一套糖虐撕的组合拳下来,段位妥妥升级。虽然只是针对演员赛道,但偶像赛道的人造流量机制更简单粗暴。无需多精湛的才艺,一个能吸粉的好人设足矣。

内娱看似“遍地开花”,实则一旦谁都能跟流量沾边,流量便显得廉价。倍速成名——倍速洗牌——倍速出局,宛如在看流量加速度的“一生”。没有专业素养支撑,跨界表演又难破壁,大部分爱豆的花路理所当然会变短。
因此,资本变聪明了,流量偶像的时效性愈发凸显——商务代言偏向短代、拍摄时尚电子刊收割粉丝 ,清朗行动扫除饭圈乱象,走出信息茧房的她们不再盲目死忠。
流水线造出的流量们,近年频发的黑天鹅事件,更触发了掉粉。有人缺少代表作,不去自我修炼,反倒变成被人设包裹的无趣空心人。有人因偶像失格、塌房出圈、有些不当言论暴露的自身瑕疵,彻底击碎粉丝玩养成游戏的成就感。

美好滤镜被戳破。比起流量爱豆因私德暴雷,断送花路。大部分流量演员的花路长短,通常跟利益关联者挂钩。
当大IP+大流量+大制作=爆款的公式失灵,资本对流量也不再像以前趋之若鹜,加之影视行业回归内容为王,视频平台明确表示选角契合度排在首位、而非看中流量,且还有限薪令紧箍咒和流量鼎盛期已过,都榨出了其中的水分。
主攻表演的流量生,陷入了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他们深知流量能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又因为流量“原罪”论而如履薄冰。天平倾斜的角度,揭示了艺人对流量的态度。积极拥抱还是主动褪去,这道选择题的答案见仁见智。
不过,为了消解套路化造星的反噬,也为了延长花路,一些流量生开始破局“自救”。拍正剧、主旋律影视作品,以期贴上根正苗红的护身符。又或者做一些颠覆性的挑战,试图证明“演员”之名。

而利用流量双刃剑获得的利弊,就此显现——他们以流量为筹码换取优质影视资源,却又难逃被大众带着有色眼镜审视诟病。
流量“保鲜期”变短,由诸多因素导致。既有套路化造星机制埋下的隐患,也与时代发展改变个人选择有关。粉丝经济由蓝海变红海,流量池日趋饱和,同样是个重要变量。
粉丝基本盘决定了艺人花路的续航力。近年来,被爆剧带飞的流量生,吸粉力在减弱,微博涨粉从千万级别降到百万。后流量时代走红的小生,武力值与“前辈”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03
花无百日红。流量生逐梦演艺圈几乎都经历过起伏。当缅怀过去、畅想未来这样的瞬间涌上心头,正是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时刻。若及早树立维持续航力的意识,事业“保鲜期”或许能延长。
但这对爱豆不太适用,因为他们的主业有圈层壁垒、不具备大众共情因子,除非转型演员成功,否则在内娱偶像产业贫瘠的土壤里,要么不温不火、要么查无此人。
在表演赛道,影响流量生续航力的要素之一,是固粉。其底层逻辑在于,持续输出优质作品来巩固人气热度与市场号召力。比比皆是的正反例,都在不断验证硬核作品才是立足娱乐圈的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在耽改、秀综造出双顶流的前一年,凭借《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走红的胡一天,凶猛势头席卷国内外,资源全方位开挂,身价暴涨拉升经纪公司华策财报数据飘红,艺人经纪收入板块同比增加255.91%。

如今回看,胡一天原本最有机会成为继四大三小之后的下一个新“顶流”。不料主演作品断档两年,错过最佳上升期。接着从2020年至今以每年三部剧的节奏霸屏,但除了口碑还行的《民国奇探》,其余8部剧并未有明显加成效果。
无效播剧跟作品空窗期,对流量生的冲击一样大。曝光度减少,粉丝流失。演技被质疑,路人盘无法扩充。
也不是没有逆转的可能。同样“时运不济”的任嘉伦,在《大唐荣耀》火了后的两年,在屏幕上几乎销声匿迹,直到《锦衣之下》扳回一局。足见流量“保鲜期”是可以续接的,前提要有好作品为自己正名。

因《镇魂》爆红的朱一龙、白宇,提供了另一个“以退为进”的范本。两人后续发展方向有别,可殊途同归“去流量”。
朱一龙以剧为跳板,主演的电影《人生大事》票房破17亿,演技受好评。白宇深耕剧圈,接连交出《沉默的真相》《乔家的儿女》《风起陇西》多部类型各异的优质剧作,用宽广戏路展现了极强的可塑性。
他们渐渐拂去了流量的浮华,潜心打磨作品,好成绩助其提升业内口碑,还反哺为高热度与市场号召力。甚至,因为挣脱流量枷锁实现了破圈,大众好感度上升。

除了作品,流量生增强续航力还需内外着手。一方面,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并找准适合自己的定位,扬长避短,争取修炼出不可替代性。思考该锁定擅长的类型赛道,挖掘深度;还是走出舒适区、多元发展,扩展广度。
另一方面,要对行业大环境与变化趋势有洞悉力、敏锐度,用前瞻眼光抓住新风口,这是趋利避害的生存法则。以及要懂得积累路人缘,将其转化为作品的潜在受众,增加作品制胜率。
不同类型流量生,可采取差异化的功守道。老流量重在守江山,应稳扎稳打,如杨洋、李易峰分别以《你是我的荣耀》《特战荣耀》和《暗夜行者》穿越周期,于后流量时代续写辉煌。

新流量则重在打江山,应朝着目标勇往直前,尽快用作品站稳脚跟,切忌走复制老流量的捷径。每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构建属于自己的辨识度更易突围。
比如今年崭露头角的檀健次,古偶、创新题材双管齐下。新剧《长相思》携手杨紫;待播剧《你安全吗?》有金牌导演曹盾坐镇,且是国内首部聚焦网络安全的剧作,具有先锋题材红利,同时还参加了综艺《沸腾校园》。依托明晰的事业规划,若能稳住上升期,或将再次进阶。

“流量”这一特定产物,与内娱生态在同步进化,正由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大众对套路化造星机制的反感,即为佐证。这代表存量市场的竞争,将更白热化。
当顶流和新晋流量人气易浮动,资本只好一边短期逐利,一边又继续瞄准金字塔顶端现有的那些人设法最大化开发流量价值。旁人看来,流量围城内外的人,境遇冰火两重天。可不是当事人,谁都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
“保鲜期”的危机,何尝不是自我鞭策的动力来源。面对未知变局,屏蔽外界杂音,对流量抱以平常心,以长期主义的思维搞事业才是王道。掌握断舍离的智慧,花路自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