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出版社重点书推荐《西南联大通识课》
2022-04-26 20:13:34   来源:中国综艺网   

(15个月加印55次的《西南联大通识课》系列全新作品!《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作者温伯陵重磅推荐!中国版“人类群星闪耀时”!教育史上“豪华”讲师团!深刻影响过杨振宁、邓稼先、许渊冲、汪曾祺的大师课,也是国人的必修课!)
 

 
基本信息:
书名:《西南联大通识课》
作者:陈寅恪、冯友兰、朱自清等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定价:406.00元
内容简介: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作者简介(部分):
陈寅恪(1890—1969),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一生著作颇丰,有《光明》《新年》等诗;也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名篇,其中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还有《诗言志辨》《新诗杂谈》等文论著作。其作品今被收录至《朱自清全集》中。
冯友兰(1895—1990),中国著名哲学家,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贞元六书》等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出版首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后随校南迁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有《闻一多全集》。
冯友兰(1895—1990),中国著名哲学家,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贞元六书》等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编辑推荐:
★15个月累计加印55次的《西南联大通识课》系列全新作品!更全面的通识教育,更完整的西南联大!
★豆瓣评分8.9分的《西南联大通识课》系列图书!《西南联大通识课》第二辑!思想文化盛宴第二弹!
★联大8年,诞生了
2位诺贝尔奖得主
5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
17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教育的天花板,ZUI豪华讲师天团!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汤用彤、傅斯年、陈寅恪等都是西南联大老师,杨振宁、邓稼先、汪曾祺、钱伟长、穆旦、李政道、朱光亚、邹承鲁等都是西南联大学子。
★选篇范围广、内容多、系统性强,全面展现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教授新颖、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筛选100多种底本,精心编校3年,勘误500余处,保证内容的纯粹、完整。
★《西南联大诗词课》,涵盖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和作品,并按照时间顺序将诗词产生的根由和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楚。
★《西南联大文化课》,从中西文化的比较入手,渐及中国历史文化、人文文化,通过对哲学与人生的讲解,形成了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文化的完整概述。
★《西南联大古文课》,从《尚书》等先秦经典到两汉民间乐府,从建安文学再到话本和小说的起源,生动系统的古文课,经典重现的大语文。
★《西南联大国学课》,以“儒、释、道、法、名”五个方向,梳理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刷新读者的国学认知。
★深刻影响过杨振宁、邓稼先、许渊冲、汪曾祺的大师课,也是国人的必修课!
★多幅西南联大老照片,真实走进西南联大。
★附带西南联大纪念碑文拉页,从碑文里了解西南联大建校始末。
 
卖点:
★1937—2022,西南联大建校85周年纪念!
★深刻影响过杨振宁、邓稼先、许渊冲、汪曾祺的大师课,也是国人的必修课!
★第一辑上市15个月创下加印55次记录,百余自媒体种草推荐。
★出版史上,首次整理编校15位西南联大著名教授的作品和讲义,分册主题为:文学、国史、哲学、诗词、文化、古文、国学。
★编校团队筛选100多种底本,精心编校3年,勘误500余处,每册平均2000+知识点。
★中国教育的天花板,ZUI豪华讲师天团!全面展现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汤用彤、傅斯年、陈寅恪等教授新颖、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联大8年,培养了
2位诺贝尔奖得主
5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
17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诞生于战火的大学,保存了中国文脉,山河沦落处,群星闪耀时。
★附带西南联大纪念碑文拉页,从碑文里了解西南联大建校始末。
★书中还有西南联大校徽、校歌歌词等,有关西南联大历史的记录。
 
名家推荐: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汪曾祺
 
联大教授重创新,都以讲自己的教材为荣,讲现成的教科书为不光彩。这也是其他大学稀见的。
——任继愈
 
想起在中国的大学生活,对西南联大的良好学习空气的回忆总使我感动不已。联大的生活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杨振宁
 
《古文课》试读: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的诗现存九百多首。这些诗表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也表现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
开元天宝年间,唐帝国国力极度强盛,经济文化呈现空前繁荣景象,人民创造精神也有所发扬。同时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又潜伏着各种危机。李白《古风》第四十六首说: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一方面是空前强大帝国的繁荣气象,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在强大繁荣外衣的掩盖下已开始走向奢侈和腐化。在《古风》第三首里,李白又用咏史的形式作了类似的描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诗中所举的秦始皇故事,除收兵[1]铸金人而外,如平定诸侯,笼驾群才,铭功会稽,起土骊山等等的举动,大唐帝国都曾经先后以不同的形式翻版重演。诗人表面是咏史,实际是对唐王朝极盛而渐衰的征象深表忧虑。诗的后段写秦始皇采药蓬莱,显然是讽刺唐玄宗好神仙求长生的荒唐梦想。
国家的强大,鼓舞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政治的危机,更激发了他拯物济世的热望。这种心情,在盛唐诗人中是相当普遍的,李白则表现得更为突出。他在许多诗歌里借历史人物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他羡慕姜尚:“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梁甫吟》);羡慕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羡慕谢安:“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在这一类的诗歌里,他甚至幻想过一种君臣之间互相礼让尊敬的平等关系:“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赠钱征君少阳》);“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行路难》第二)。当他意识到这种想法不现实时,他又极力称赞那些功成身退、不事王侯的清高人物。例如《古风》第十首: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万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对鲁仲连却秦的功绩深表仰慕,对鲁仲连意轻千金、顾笑平原的风度则更倾心折服。在《古风》第十二首中赞美严子陵“身将客星隐”,用意也与此诗约略相似。李白是一个自视很高的人,他屡次自比大鹏。如《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他把完成事业,取得功名常常看得轻而易举。谈用兵,是“谈笑三军却”;谈政治,也是“调笑可以安储皇”。不仅年少时如此强烈自信,就是在长安政治活动失败以后,他也说:“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秋日炼药院赠元林宗》)但是,他一生在政治上没有做出重要的成绩,也没有留下重要的论政著作,我们也无法证明他在政治上的实际才能。他之所以这样口出大言,自信不疑,可能是出于对现实人事的不满。他的《嘲鲁儒》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他到长安所见的在朝廷当权的李林甫、高力士之流更是贪鄙自私、不学无术的小人,他自然也就日益佯狂自负。“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就是他政治失意的悲剧。
 
 
《国学课》试读
 
儒家的根本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必有其根本精神,否则这个民族便无法存在和延续。中国民族,两千多年以来,虽然经过许多文化上的变迁,但大体上是以儒家的精神为主。所以,中国民族的根本精神,便是儒家的根本精神。
儒家的根本精神,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仁”。《说文解字》说:“仁,相人偶也。从二人。”这个字在西周和春秋初年,还没人特别提出来当作为学做人的标目。到了孔子,才提出来教弟子。所以《论语》一部书里,弟子问仁的话特别多,孔子许多不同的答话,对仁的义蕴,也发挥得最透彻。仁就是孔子的全人格,两千多年以来,中国民族共同的蕲向,也便是这仁的实践。
《论语》里记孔子论仁的话,最简单扼要的莫如答颜渊的一句:“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就是克去一己之私,复礼就是恢复天理之公。因为人性本善,人格本全,只为一己的私欲所蔽,陷于偏小而不自知,便有许多恶行出现。有志好学之士,欲求恢复此本有之仁,便须时时刻刻做克己复礼的功夫。及至己私克尽,天理流行,自己的本然,也就是人心之所同然,自己的全体大用,也就是宇宙的全体大用。则天下不期同而自同,不期合而自合,所以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但这为仁的功夫,只在日常的视听言动之中,并非在生活之外,别有所事。所以颜渊请问其目,孔子答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因为“闲邪存诚”,是克己的根本功夫;学而时习之,也便是实习此事。到了大段纯熟绵密,便可以“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达于君子的境界了。颜渊在孔门是最纯粹的,所以孔子称赞他:“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吾见其进,未见其止。”其实颜渊的得力处,只是让一息不懈地做收敛向里的功夫。这才真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了。
克己的功夫,第一在寡欲,《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一章,说得最亲切。因为一切的欲,都是由躯壳起念。心为物累,便会沾滞私小,计较打量,患得患失,无所不至,毁坏了自强不息的刚健之德。所以孔子批评申枨,说:“枨也欲,焉得刚?”又说:“刚毅木讷近仁。”盖不为物累,便能洒脱摆落,活泼新鲜,使生命成为天理之流行,与宇宙同其悠久。所以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著名作曲家姚恒璐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1岁
下一篇:最后一页

. . 64723. 1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