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持续掀起传统文化风潮。8月7日,立秋这天,《典籍里的中国》第六期《孙子兵法》播出,让观众沉浸式地感悟到了古代兵法中“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历史真谛。8月14日,第七期《楚辞》上线,节目中当楚怀王“离去”,屈原大口大口吃着橘子,甚至连皮都吞下去了,观众们很难不与演员产生共情。
文化自信让文化类综艺潜力巨大
此外,央视还开创了“戏剧+”的呈现方式,把舞台艺术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用戏剧演绎出每一件国宝的前世今生,让陈列在博物馆的历史文物有了鲜活的温度。《典籍里的中国》则通过跨越时空古今对话的形式,让观众与古代先贤展开一次思想与精神的直接对话。
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刘黎明看来,“随着社会大众整体审美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高,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观看需求不再局限于休闲娱乐,也十分看重节目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而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使得文化类综艺的市场在今天具有强大的潜力空间”。
除了大型文化类综艺,各大卫视也纷纷打造垂直类文化综艺,让适合搬上电视节目的小众文化不再囿于固定的圈层,让它们与大众有了更深入接触的渠道,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等以古迹名胜作为依托,用充满趣味的形式让古朴典雅的建筑增添了鲜活气息,也吸引大批观众从线上走到线下,带动了景点和周边产品的火爆。《从长江的尽头回家》《万里走单骑》等节目都采用旅游式走访的形式,让观众跟随明星嘉宾探访中华大地之美,展现了中华文明从古到今的文化多样性,带动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
广东卫视播出的原创杂技文化交流竞演节目《技惊四座》,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世界级高水平杂技表演,其中不仅有结合舞蹈、武术、国乐等形式展现中国传统国风的精彩节目,还有融合世界文化充满现代感的舞台表演,节目兼具杂技的惊险刺激和艺术美感,也让观众了解到杂技这门技艺的悠久历史与发展现状。《技惊四座》不仅是让小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也为文化类综艺的创新打开新的思路,用真诚将一门文化做到极致,着力于打造垂直类文化综艺,就是打破圈层传播限制的关键。
如今的文化类综艺已成功由早年间的《百家讲坛》1.0时代迈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2.0时代,而《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万里走单骑》等节目则拉开了文化类综艺3.0时代的大幕。中国电视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编辑赵聪认为:“这些热播的综艺节目,借助独特的视听优势、多样化的创新形式和充满青春活力的潮流元素,掀起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心中。”
让草根成为流量,让流量回归草根是文化类节目创作的另一个制胜法则。浙江卫视的综艺《万里走单骑》邀请了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带领“布鞋男团”探访世界遗产,为节目增添了专业性和层次感。《中国诗词大会》则捧红了16岁夺魁才女武亦姝以及战胜北大硕士的37岁外卖小哥,这些草根的加入让文化类节目形成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让传统与新潮相遇,让古老与青春携手,让经典与流行碰撞。文化综艺节目正在创新升级中让所有观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