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今数据造假已经形成了行业性的闭环利益链,处在这个利益链上的艺人、宣传公司、出品方、平台方等都多多少少参与了数据造假。“水军们”业务广泛,涵盖了包括微博、豆瓣、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平台等多个社交媒体。其中,微博是重灾区,50元可买1万粉丝,花40元可得到100条真人转发,“机刷”的价格更便宜,不管是转发、评论还是点赞,100条均5元就可搞定!
数据造假一条龙!
明星都刷“转评赞”?
数据造假一词听着惊悚,实则离普通网友的生活并不远。水军们的广告满天飞,我很轻易就得到了一个水军的联系方式,咨询微博业务,对方二话不说甩过来一个链接,让注册下单。在这个虚拟商城里,可以看到水军们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从微信、微博、抖音等热门社交平台,到芒果TV、一直播、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均被攻陷。
以微博为例,试着在该网站操作,结果显示,2元可买500个初级粉,3元可刷1000个评论,10元就能得到1000个评论赞。此外,投票、话题、推广引流、博文赞、阅读量等业务他们都可以做。而且还非常的细化,从包不包售后、机刷速度的快慢,再到是否真人评论等都价格不同,业务线十分成熟。
如果有人信不过这种虚拟的交易,生活中也有很多专职刷数据的水军们,相对前者自助式的交易,真实水军提供的服务价格相对比较贵。水军L先生给了我一张报价表,从中可看出,由软件刷出的“转评赞”,5元100个;真人数据20元100个赞,40元得100个评论或转发;而想要增粉的话,50元可得1万个初级粉。从中不难看出,鱼龙混杂的水军行业在价格方面浮动也非常大。
从水军L先生提供的表格还可看到,当下热门社交平台抖音和今日头条也被水军盯上。抖音方面,2元可刷出1万个播放量,3元可获得100个评论,200元就可买到1万个点赞或关注;今日头条的数据也非常“物美价廉”,1万个视频播放量或1万个阅读量只需要5元!
其他平台虽然不在列表中,但L先生表示均可操作。对于大家最关注的明星微博数据造假问题,L先生直言:“现在的明星肯定都会刷‘转评赞’,一般赞会多一些,评论转发少一些,而评论下面的赞也会刷”。区别在于,预算少的刷“转评赞”,预算多的刷热搜,刷话题榜。
过100万+的“转赞评”都不真实?
微博数据造假有规律可循
前不久央视新闻批评流量明星数据造假后,“流量明星肯定都会有所收敛,”水军L先生说:“不过他们肯定还是要做一些数据的,就是造假可能会更高级吧。”
怎样算高级的数据造假呢?水军L先生介绍,刷数据分两种:一种是机器刷,一种是真人操作。“前者就是机器刷上去,基本就显示一个数字,没有头像,也不会有明确和真实的评论内容。后者评论微博都是真实的,人为一条一条去评论,看起来就跟平时网友评论一样,很真实”,而水军L先生所说的“高级造假”就是真人“转赞评”。相应的,机刷便宜,真人贵。
另一位专门做数据的水军W先生则透露,“现在我也在给一些艺人做,如果量大的话,基本上都是真假参合着来做。因为太水的话,很容易被屏蔽,也会被网友看出来,给艺人招黑”,而如果量少的话,一般都会选择用真人‘转赞评’。在他展示的某个真人‘转赞评’案例中,一个不知名艺人,却有一百多万粉丝,发布的美食照就能获得五百多条的“转评赞”。乍一看人气还不错,下面的评论也都有模有样,但细看就可看出端倪,评论里不是毫无营养的口水话,就是各种“彩虹屁”。 “效果都一样,只不过大的艺人数字大一些,转评赞多一些”,水军W先生说:“那些小鲜肉微博转发过100+的基本上不太可能是真实的”!
不过,假数据再真,归根结底还是假的。L先生就透露,他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明星的微博数据是刷的,“很明显,真正真人的回复都是杂乱无章,文对题的,而水军做的数据,大多整齐划一,各种‘彩虹屁’”。而那种无头像、只显示一串数字的微博“转赞评”就是水得不能再水的数据了。
明明很火却还刷量
利益驱使之下的恶性人气攀比行为
明星都刷“转评赞”?“转评赞”过100万+的都不真实?这话并非危言耸听!
根据中国文娱金数据的统计,由刷量形成的“无效声量”所占比例逐年上涨,2017年娱乐圈总无效声量占比61%,2018年娱乐圈总无效声量再创新高,高达64%,而无效声量通常来自量产的无头像制式化的微博账号以及同一账号多次转发。
简而言之,一个明星微博下一亿次转发,看起来好像是有一亿个人转发了该条微博,事实却是,这一亿次转发有很大部分是由水军批量的无头像微博账号数量加粉丝一个账号多次转发形成。
以微博“转评赞”记录屡创新高的蔡徐坤为例,2018年度声量分布显示,他的无效声量占比高达73%,是由11%的用户刷出,而他27%的有效声量中,铁杆粉声量只有4%。虚火之下,数据显示蔡徐坤的粉丝出圈率为25.5%,作品出圈率仅为23.4%,2018年度艺人商业价值总榜中,他仅仅排名第20。但这并不是说蔡徐坤不火,而是说他的热度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火爆而已。
那明明很火为什么还要刷量呢?一位业内资深宣传T小姐一语道破:“他们想营造更为火爆的假象呗。”此外,粉丝之间的较量也助推了数据造假,“大家都会比拼谁家爱豆的‘转赞评’高,低的明星就会被diss是糊咖,被嘲过气。”某艺人粉丝说。更为现实的状况是,“蛋糕就那么大,同类型的艺人很多,当然谁人气最高、粉丝最多、带货能力最强,品牌方最喜欢谁呗,要不然人家凭什么选你呢?”上述宣传T小姐直言:“所以他们会做数据给观众、粉丝、媒体、品牌、杂志等方面看。”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某些时候还是奏效的,此前导演安建就曾公开表示,自己之所以敲定陈学冬做《解密》的男主角,就是看中他有1700多万的粉丝,还直言:“不会演戏我也会让他演戏。”近几年各大品牌名目繁多的头衔也好似是为流量明星们量身打造,谁人气高,谁就被青睐。而带货能力、销量成绩就是他们人气的试金石,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拔得头筹,有人被发现在裸泳。
多方参与的闭环造假利益链
使低成本水军成暴利行业
蔡徐坤的一亿次微博转发、吴亦凡粉丝的屠榜行为,都让网友把数据造假矛头对准了流量明星这一群体,但处在利益链条上的宣传公司、出品方、平台方等,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据水军L先生透露,来找自己做数据的大多都是艺人所属的宣传公司,但也不排除粉丝,“粉丝的话有两种,一种是艺人工作室跟粉头商量好,然后让粉头去做,另一种是粉丝自己掏钱帮艺人做数据。”明星用假数据彰显自己的“人气”,在宣传期的影视剧利益方,比如出品方、平台方也难逃数据造假的命运,“出品方偶尔也会找我们做数据,不过大多数还是会给宣传公司制定KPI,宣传公司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完成KPI,平台方因为自身的影响力和粉丝数可能很少做微博数据,但在收视率、视频流量方面的数据,也会买的。”水军L先生说。
多方组成的闭环利益链,让水军成了一个暴利行业。“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没有什么对手,也没有什么限制,只要有订单,我们就可以一直做。”水军L先生直言不讳:“无非就是时间成本,假如刷一万量需要一天,他要十万,那就刷十天呗。”
微博限流对生意有影响吗?水军L先生回应:“说实话一家供应商不可能做那么多。”言外之意,市场很大,不愁没单。他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各家平台规则的修改。
数据造假伤害创作者
评估机制应自带自洁防腐功能
说实话,数据造假问题已经成了近几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去年我们就做过影视剧水军的调查,也针对收视率买卖问题进行过探访。评价系统的逐一沦陷过程中,各方其实也在积极的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几个视频网站宣布关闭前台数据显示页,微博评论转发数据显示上限为100万,有关部门也加强了监管力度。
但真的会有用吗?业内几位从业者对此事表示质疑。编剧余飞直言:“微博限流100万+,后台数据是不是还能被有关方面看到,那人家还是可以用后台数据去说事。”编剧汪海林表示:“这个客观上会有一些抑制作用,但还是不够,因为水军还是大量存在。”
当然,“限流肯定比不限流好,不限流是让全社会看到了某人有多‘火’,限流之后,至少普通网民不会太受这个虚火影响了,但光靠这一招还是不够。”编剧余飞说:“最好是能引入多方面评估体系,而不是只有普通观众刷流量这一种评比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被污染之后完全是假的,很难控制。”理想的状态是,“在参考观众打分的基础之上,再建立一个专业评估机制,两种参数互相参考,可能更科学。比如说,由编剧、导演、制片人、影评人、影视学院表演专业的教学人员共同建立一个对演员表演进行评分的机制,代表专业分数,这样的分数因为评估人员专业,可以代表专业水平,让真正有市场、有流量、懂表演、有艺德的人走到最前列。”
编剧汪海林则推崇巩汉林针对数据造假提出的建议——演艺界应该针对文化艺术领域的公司和演艺人士做一个征信记录,“涉嫌造假的明星,他的演出机会、曝光率会受到影响。这个造假可能是团队造假,或者说是粉丝造假,影响的都是明星本人。”可能会有人不服,凭什么粉丝造假,明星受罚?汪海林解释:“就像足球届,球迷惹事,球队就要受罚,一个道理,粉丝不想让自家爱豆受罚,就不要为爱豆去造假。”
上述两位编剧都希望相关体系能够尽快建立起来,因为当下数据造假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创作者。“明星造假是一个本末倒置的事情,他们通过数据占据市场,与购片平台共谋,使得内容不再重要,数据最重要。”汪海林说:“实际上来讲,不光是明星造假,包括作品最后口碑营销、打分、影评人等方方面面都是参与到了这个造假体系当中,这些都应该抵制。”此外,汪海林认为视频内容的购销体制也需要改革,“它们还是依据大量的数据,而数据又容易造假。”
对于创作者来说,余飞给出自己的建议,找有鉴赏能力、有运作能力、有职业荣誉感的好公司合作,以保障自己的项目能成功突围。对于新评价体系的建立,余飞也直言:“专业评估机制里面也可能有污染,所以无论是哪一种评估机制,都需要设计好自洁防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