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25日凌晨去世 享年105岁
2016-05-26 08:35:43   来源:中国综艺网   



  
  今日,有网友称,钱钟书夫人杨绛去世,享年105岁。先生即便近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尤其是整理出版了钱钟书数十部遗著。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杨绛与钱钟书一见钟情

  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锺书相识。第一次见面,钱锺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世纪佳缘由此展开。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在牛津,杨绛与钱锺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1938年,杨绛随钱锺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97年3月4日,其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钱锺书去世。

  【延伸阅读丨百岁杨绛:她的坚忍、坚贞与固守】

  新华网天津7月17日电(李靖、许志铭)她是文学大家、翻译巨匠,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华年代,也亲历了特殊岁月里的起起伏伏;她是钱钟书的夫人、钱瑗的母亲,也是千千万万读者尊敬和爱戴的偶像。

  她就是杨绛。

  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

  孙桂馨老人今年80岁,回忆起杨绛先生,她说:“上世纪50年代我在北大西方语言系读书,那时就知道杨绛。杨先生是南方人,个子不高,也很清瘦,书香门第的气质溢于言表。虽然并未直接听过她的课,但朱光潜先生曾对我们说,杨绛的翻译精彩绝伦。获得朱先生如此高的赞誉,我们认定肯定是高人吧!”

  杨绛在翻译界可谓大家。通晓英语、法语的她自学西班牙语,翻译了巨著《堂吉诃德》。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除了译作,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杨先生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干校六记》《将饮茶》是杨绛的散文代表作。卢翎说:“这些散文是我上中国当代文学史课时必讲的篇目。我常对学生们说,先生的作品有一种洞悉世事的深刻,有一种知识分子于乱世固持的良知与操守,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对于当下在浮躁而喧嚣的世界中前行的知识分子独具意义,起码可以使他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面对宿命更具一种从容、旷达的姿态。”

  《走到人生边上》是百年杨绛的晚年作品,其间夹杂着大量玄幻、命理等内容,使其文字有着自己独特的吸引力。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闫立飞说:“玄幻、命理、梦境等内容实际是在隐喻现实,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方式。读者在她的文字里既能感受到一种看透人生的平静,又能感受到一种难以遏制的强烈感情。痛极之处方显平静,而平静之中又蕴藏着极大的波澜。”闫立飞说:“文字之间看似是屈从于命数,而在杨绛先生平静的文字中,我们却能体会她对于丑恶事物的批判。”

  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产生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

  尽管杨绛先生在文学和翻译上造诣非凡,但更多的读者还是通过《我们仨》这部书才逐渐了解她的。作为钱钟书先生的夫人,钱瑗教授的母亲,且不说她在事业上和生活上给予丈夫及女儿莫大的支持,最令人动容的,是当钱钟书和钱瑗相继离开后,杨绛忍着巨大的悲痛,继续完成女儿和丈夫的遗愿。

  钱瑗生前曾打算写同名的《我们仨》一书,还起好了写作大纲,然而却因为早逝未能如愿。为了满足女儿遗愿,杨绛以她的视角写出了《我们仨》,内里充满对亲人的深情追忆,读之令人恻然。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书的牟朦是杨先生的忠实“粉丝”。2003年,一本《我们仨》让她在很多个夜晚里泪流不止。“文学家的身份让她在磨砺中已经参透了世事,而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又让她不舍每一天的回忆。”

  杨绛在晚年以惊人的毅力开始整理钱钟书的手稿书信。高群在《杨绛这一百年时间中》写到:“钱钟书的手稿多达7万余页,涉猎题材之广、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手稿多年随着主人颠沛流转,纸张大多发黄变脆,有的已模糊破损、字迹难辨。重重叠叠,整理起来十分辛苦。2003年,《钱钟书手稿集》能及时与读者见面,杨绛功不可没。而出书之后,杨绛却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数百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

  在作家们纷纷忙于各地签售会时,读者却只有从一本本出版的书里瞥见杨绛的身影。杨绛先生曾说:“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

  杨绛十分钟爱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前半句说的是淡然的心境,后半句则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恰恰是先生自己的写照。在上个世纪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杨绛以自己的方式保持了知识分子的尊严。一个羸弱的身体却支撑着如山般坚硬的风骨,与诸多共遭劫难的学者共同筑起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倒的脊梁。

  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她的短篇作品《老王》。高中生陆天琳回忆起不久前学的这篇课文时说:“老师分析课文时说,作者通过平实的描写塑造了老王善良的形象,而我觉得作者的内心是很柔软的,她被善良的老王感动,自己一定也是个善良的人。”

  杨绛先生晚年闭门谢客,但是,千千万万的读者在她百年寿辰之日,却不会忘记这位世纪老人对于我们的影响和启迪。

相关热词搜索:杨绛 钱钟书 享年

上一篇:钱钟书夫人杨绛昨病逝 姚晨哈文韩寒悼念
下一篇:陈赫张子萱与好友聚餐 大赞女方是很好的姑娘

杨绛 钱钟书 享年. . 25102. 1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