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小帅:被新锐也好 让我玩得更久(图)
2012-03-06 18:58:46   来源:中国综艺网   

王小帅
王小帅

  近日来长沙录制湖南卫视《非常靠谱》,上海人王小帅在节目里谈了不少上海故事,可下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却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王小帅,到底算是哪里人?

  生于上海,长于贵阳,辗转到武汉、北京,分配到福建,现在户口在河北。他说,他一直就这样,四处漂泊,说自己很羡慕老友贾樟柯,因为他有家,而自己是无根之人,找不到来处,亦时常被边缘化。他的事业似乎也在复制这种命运:从《冬春的日子》到《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即使在国外拿了那么多奖,但给他的称呼永远是“新锐导演”,而非“著名”。

  “反正一直被新锐着,青年着,这样也好,不累,玩电影的时间更长……”他在记者面前如此自嘲着。

  本期嘉宾·王小帅

  46岁,内地导演

  主要作品:

  《我11》 (将于今年5月公映)

  《青红》 (2005)

  《十七岁的单车》 (2001)

  《梦幻田园》 (1999)

  《冬春的日子》 (1993)

  “所谓的独立电影,都被别人唾弃了”

  “所谓的独立电影,都被别人唾弃了”

  艺术VS票房

  潇湘晨报:当了这么多年导演,现在有什么感受?

  王小帅:对电影本身的希望其实没有改变,变的可能是外部环境。我觉得现在大家说起所谓的作者电影啊,独立电影啊,都有点唾弃。

  潇湘晨报:没有严重到唾弃的地步吧?

  王小帅:有啊,因为你进入不了主流的价值观。

  潇湘晨报:你当年曾引起一个“炮轰导演事件”,对准的是几位商业导演?

  王小帅:当时是开玩笑,其实我的观点是产业化没有问题,商业化也没有问题,但是中国人的习惯就是缺乏理性,永远都是一窝蜂地倒向一边,比如除了进军好莱坞好像就没别的了,这是个不成熟不健康的环境。

  潇湘晨报:为什么会这样?

  王小帅:因为进入了一个“以票房论英雄”的时代,大家扎在钱堆里,不愿意去思考,不愿意去有所作为,有大锅饭就吃,先吃饱再说,至于未来怎么样,不管。电影变成炒作的对象,甭管拍成什么样,只要能把人忽悠进电影院就行,这个生态已经不对了。

  潇湘晨报:当时吴镇宇曾经回应过一句,说谁会去电影院花60块看一场闷片呢,这是不是也意味着这种文艺电影曲高和寡?

  王小帅:吴镇宇说的没错,我也认同,但小众不代表没有,社会必须多元化发展。比如说你花5万块拍电影,如果全国有那么几家十几家小的地下影院,你可以去那放映,也许有点观众,一人收2块钱,5块钱,那么你就能存活下来,因为你才花了5万。你跟投资5000万的不能去比,它有金光道,你有独木桥,大家各自取道,相安无事。现在的问题是没有这些院线,你必须走上商业的金光大道,没有其他路好走,那这生态就有问题。

  个性VS事业

  “我有一个臭毛病,大家都忽略时我要站出来”

  潇湘晨报:难道商业跟导演个性就不可调和吗?

  王小帅:都在尝试,但电影只开发到商业层面,有很多需求没法满足,道理其实大家都懂。现实社会中,大家都会说挣点钱得了,就这一辈子,较什么劲啊?可商业影片的创作方式是反的,得先看看市场要什么,再决定拍摄内容,这违背了导演的初衷。

  潇湘晨报:一方面你说票房很重要,一方面又说票房电影你做不来,这是不是很矛盾?

  王小帅:我这个人就这么拧巴,不是每个导演都喜欢嬉笑怒骂的,严肃电影有它存在的理由。大众爱听曲艺相声,但交响乐还是在的,不能让社会只存在单方面的电影,可是在中国,不仅不支持,还会嘲笑,说你拍出来的电影都没人看,老百姓也被误导认为电影就是娱乐,不知道电影还有更多的层次。

  潇湘晨报:从《青红》到《我11》,你好像很喜欢拍三线生活?

  王小帅:我生活在那里,我出生没多久就随父母从上海迁到贵阳。我感受到了那种大迁徙对人命运的改变,一道行政命令,全国开发三线建设的就有400多万人,三线建设是整个家庭都过去,这样一个命运,我觉得是很值得关注的。

  潇湘晨报:就像你所说的,大家并不清楚这段历史,这样的电影拍出来,会有人看吗?

  王小帅:虽然这群人现在散落在各地,但记忆其实都还在,我觉得他们会记得这样一段历史,而且这么大一个动静,没有一个文学作品去反映,就这样被忽略了。说是使命感有点大,但我这人有一个臭毛病,当大家都去忽略,都不去做的时候,我就觉得应该有人站出来,去做这样一种记录。

  潇湘晨报:以后还会拍吗?

  王小帅:会,我脑子里一直都在想,我可能还会去拍别的电影,但有空就来拍一部。

  主要成就:

  2001年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十七岁的单车》

  2005年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青红》

  2008年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左右》

  2010年获颁“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他很希望得到“地球人”的肯定

  他很希望得到“地球人”的肯定

  [大牌印象]

  圆滚滚的身材,戴副墨镜,坐在我眼前的沙发上抽着烟的中年男人,一点都不帅,有朋友甚至问“这是艺名吧”,我回答说不是,他还真叫“王小帅”。

  说起自己那些三线故事,这个曾经炮轰商业导演的胖子笑得异常温和,但提起现在的电影市场,他会不自觉地掏出烟盒点上一根烟慢慢道来,助理赵媛说,这是他遇到难题时的习惯性动作。他知道票房重要,承认严肃电影会“曲高和寡”得不到认同,但坚持说自己干不来这种票房电影;他不屑于“票房过亿”,但会骄傲于得到了国际上各种电影节奖项的认可。他认为那些“票房导演”说奖项没用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他们提名都拿不到,所以才说这种国际上的奖项没有什么用。”提到某部过亿的大片时,他会一声叹息说:“这样的片子怎么会拍出来。”

  但谈到新作《我11》在第12届罗马亚洲电影节上由观众评为最佳影片时,王小帅还是喜出望外,“这是广大地球村观众朋友的肯定。那话怎么说来着?观众的喜欢才是最重要的。这回轮到我说了,痛快!”也许这一刻才让人发现,这个一直拧巴着在自己星球里拍电影的男人,也会希望收到“地球人”的肯定。

  [朋友说]

  不妥协,以及那种少年的淳朴

  赵媛(王小帅助理,共事6年)

  潇湘晨报:在你看来,王小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赵媛:他很坚持自我,在创作方面,一般不会做出妥协,是个成熟的导演,但另一方面他还保留着那种少年的淳朴。

  潇湘晨报:好像之前《我11》在制作发行这块遇到了一些问题?

  赵媛:对,这部片子是中法合拍片,但也像《青红》一样,稍微偏文艺,别人对这个片子可能不感冒,当时王导父亲刚过世,他时间很赶,投资一块也没到位,全部是王导自己掏的钱,他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投进来了。

  潇湘晨报:在西班牙的时候电影《我11》受到很热烈的欢迎?

  赵媛:对,西班牙的那个电影节有个传统,观众如果觉得电影很好,看完以后都不会离场,会留下来向导演致意,当时《我11》放完以后,我们出来发现没人,他以为观众走了,结果出了门就傻了,整个走廊全部挤满了观众,大家都留下来了。他很吃惊,有点不敢相信。

  潇湘晨报:好像在罗马电影节上也受到欢迎,拿了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他有没有说过自己的感受?

  赵媛:他是又高兴又心酸吧,虽然会有一部分认可,但永远得不到大众的支持,所以他会有些心酸。

  潇湘晨报:得不到认同,会不会也有失落的时候?

  赵媛:会,他有时候会说,算了,我不管什么商业电影了,我就自己做自己的好了,但他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有投资方,要对这些负责。

  潇湘晨报:失落的时候,他会做些什么?

  赵媛:他有时候会喝红酒来排解,或者找朋友聊天,他会不定期组织电影放映的活动,把自己看了好的电影邀请大家来工作室看,看完大家一起聊,其实也是在排解自己的情绪,他跟那些人聊天,大家一起讨论影片好不好,这是在找一种认同并培养与他有同样品位的人,也算是缓解自己的一些失落和压力。

  潇湘晨报:一直叫他“新锐导演”或者“青年导演”,他怎么定位自己?

  赵媛:这一点很奇怪,我觉得他已经不能叫“新锐导演”或者“青年导演”了,应该给他换一个定位,不过他自己倒无所谓。

相关热词搜索:对话 小帅 新锐

上一篇:韩庚公司投资赵薇新戏 是否出演暂未公布
下一篇:电影《雷锋的青春岁月》启动 网络海选主演

对话 小帅 新锐. . 6535. 12
分享到: 收藏